新聞資訊
國家關于發布《高耗能行業重點領域節能降碳改造升 級實施指南(2022年版)》的通知
分類:
行業要聞
發布時間:
2022-02-22 09:22
訪問量:
1561
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生態環境部、國家能源局于2022年2月3日發布《高耗能行業重點領域節能降碳改造升級實施指南(2022年版)》的通知。
通知指出,按照《關于嚴格能效約束推動重點領域節能降碳的若干意見》《關于發布〈高耗能行業重點領域能效標桿水平和基準水平(2021年版)〉的通知》有關部署,為推動各有關方面科學做好重點領域節能降碳改造升級,做出如下指示:
一、引導改造升級
對于能效在標桿水平特別是基準水平以下的企業,積極推廣本實施指南、綠色技術推廣目錄、工業節能技術推薦目錄、“能效之星”裝備產品目錄等提出的先進技術裝備,加強能量系統優化、余熱余壓利用、污染物減排、固體廢物綜合利用和公輔設施改造,提高生產工藝和技術裝備綠色化水平,提升資源能源利用效率,促進形成強大國內市場。
二、加強技術攻關
充分利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行業協會等單位創新資源,推動節能減污降碳協同增效的綠色共性關鍵技術、前沿引領技術和相關設施裝備攻關。推動能效已經達到或接近標桿水平的骨干企業,采用先進前沿技術裝備謀劃建設示范項目,引領行業高質量發展。
三、促進集聚發展
引導骨干企業發揮資金、人才、技術等優勢,通過上優汰劣、產能置換等方式自愿自主開展本領域兼并重組,集中規劃建設規模化、一體化的生產基地,提升工藝裝備水平和能源利用效率,構建結構合理、競爭有效、規范有序的發展格局,不得以兼并重組為名盲目擴張產能和低水平重復建設。
四、加快淘汰落后
嚴格執行節能、環保、質量、安全技術等相關法律法規和《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等政策,依法依規淘汰不符合綠色低碳轉型發展要求的落后工藝技術和生產裝置。對能效在基準水平以下,且難以在規定時限通過改造升級達到基準水平以上的產能,通過市場化方式、法治化手段推動其加快退出。
其中,關于焦化行業,詳細發布了節能降碳改造升級實施指南。
內容如下:
一、基本情況
焦化行業在我國經濟建設中不可或缺,其產品焦炭是長流程高爐煉鐵必不可少的燃料和還原劑。焦化工序是能源轉化工序,消耗的能源主要有洗凈煤、高爐煤氣、焦爐煤氣等。焦化行業面臨著能耗高、污染大等問題,節能降碳改造升級潛力較大。根據《高耗能行業重點領域能效標桿水平和基準水平(2021年版)》,頂裝焦爐工序能效標桿水平為110千克標準煤/噸、基準水平為135千克標準煤/噸;搗固焦爐工序能效標桿水平為110千克標準煤/噸、基準水平為140千克標準煤/噸。截至2020年底,焦化行業能效優于標桿水平的產能約占2%,能效低于基準水平的產能約占40%。
二、工作方向
(一)加強先進技術攻關,培育標桿示范企業。
發揮焦爐煤氣富氫特性,有序推進氫能發展利用,研究開展焦爐煤氣重整直接還原煉鐵工程示范應用,實現與現代煤化工、冶金、石化等行業的深度產業融合,減少終端排放,促進全產業鏈節能降碳。
(二)加快成熟工藝普及推廣,有序推動改造升級。
1.綠色技術工藝。重點推動高效蒸餾、熱泵等先進節能工藝技術應用。加快推進焦爐精準加熱自動控制技術普及應用,實現焦爐加熱燃燒過程溫度優化控制,降低加熱用煤氣消耗。加大煤調濕技術研究應用力度,降低對生產工藝影響。
2.余熱余能回收。進一步加大余熱余能的回收利用,推廣應用干熄焦、上升管余熱回收、循環氨水及初冷器余熱回收、煙道氣余熱回收等先進適用技術,研究焦化系統多余熱耦合優化。
3.能量系統優化。研究開發焦化工藝流程信息化、智能化技術,建立智能配煤系統,完善能源管控體系,建設能源管控中心,加大自動化、信息化、智能化管控技術在生產組織、能源管理、經營管理中的應用。
4.循環經濟改造。推廣焦爐煤氣脫硫廢液提鹽、制酸等高效資源化利用技術,解決廢棄物污染問題。利用現有煉焦裝備和產能,研究加強焦爐煤氣高效綜合利用,延伸焦爐煤氣利用產業鏈條,開拓焦爐煤氣應用新領域。
5.公輔設施改造。提高節能型水泵、永磁電機、永磁調速、開關磁阻電機等高效節能產品使用比例,合理配置電機功率,系統節約電能。鼓勵利用焦化行業的低品質熱源用于周邊城鎮供暖。
三、工作目標
到2025年,焦化行業能效標桿水平以上產能比例超過30%,能效基準水平以下產能基本清零,行業節能降碳效果顯著,綠色低碳發展能力大幅提高。
國家發展改革委
工業和信息化部
生態環境部
國家能源局
2022年2月3日
來源:國家發改委
https://www.ndrc.gov.cn/xwdt/tzgg/202202/t20220211_1315447.html?code=&state=123
推薦新聞
RECOMMEND NEWS
聯系我們?
地址:武漢市東湖新技術開發區高新大道北斗路6號—武漢國家地球空間信息產業化基地A1棟19樓。絡合鐵脫硫催化劑、濕法脫硫。
傳 真: 027-84694491 郵 編:430206

關注官方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