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資訊
焦爐氣PDS濕法脫硫難以達標原因
分類:
科研動態
發布時間:
2023-03-06 09:35
訪問量:
42
隨著國家環保政策的出臺和加強,焦化廠紛紛增設脫硫系統,尤其是焦爐氣做為城市煤氣民用,其脫硫精度要求比較高, H2S指標要求達到20mg/m3以下。縱觀現在運行中的焦化廠濕法脫硫系統很難到達此指標,考察山西、山東、河北等數個焦化廠PDS脫硫裝置,認為造成焦爐氣脫硫達標困難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
一、脫硫塔脫脫除效果
脫硫塔是脫硫生產的主要設備,大部分焦化廠脫硫塔均為填料塔,兩塔可并也可串的操作工藝,兩塔并聯操作工藝,焦爐氣空塔速度達0.4m/s以上時,出口H2S很難達標,如果兩塔串聯操作,塔系統阻力有所增高,易堵塞塔。
二、溫度對PDS濕法脫硫劑影響
焦爐氣脫硫主要有兩種設置方法,一為前置脫硫,即脫硫在鼓風機加壓后脫苯,硫銨前設置;另一種為后置脫硫,即脫硫在脫苯,硫銨后置;還有一種較少見的鼓風機前負壓脫硫設置。
脫硫前設置煤氣預冷塔主要是指前置脫硫,因煤氣鼓風機加壓后焦爐氣溫度一般升高至35-40℃,夏天氣溫高時可升高達45℃以上,溫度高可導致脫硫液中的NH3含量下降,一些焦化廠分析脫硫液中的NH3含量只有4-6g/L,結果脫硫效率不足80%。
煤氣溫度高不僅影響溶液中的NH3含量,而且也可使脫硫過程中副反應速度增快,溶液中副反應產物(NH4)2S2O3和NH4CHS的增高,另外還可使煤氣中焦油等雜質在電捕焦油器中脫除效率降低,導致煤氣中焦油含量高于30mg/m3以上,影響脫硫效率和脫硫液中硫泡沫的生成。
三、部分PDS脫硫液以NH3為堿源
焦爐氣中NH3含量一般為4-6g/m3,對于煤氣中H2S含量小于5g/m3,以NH3為堿源可滿足脫硫反應過程中所需求的氨量,這里面包括蒸氨系統向脫硫液中或煤氣中補充的NH3。脫硫液中的NH3含量一般可保持在10-12g/L。
如果焦爐氣中H2S含量大于5g/ m3以上,以NH3為堿源滿足不了脫硫反應過程中所需求的NH3量。如欲達到較高的脫硫效率,則煤氣中的NH3/H2S至少應達到1.3,例如煤氣中H2S含量為6g/m3以上時,其NH3含量應達到7.8g/m3以上,焦化廠即使通過蒸氨裝置,也難長期平衡到此含量,堿性不足使H2S含量不達標。
四、產生大量副鹽
脫硫液以NH3為堿源時生成的副鹽為(NH4)2S2O3、(NH4)2SO4和NH4CNS,以Na2CO3為堿源時生成的副鹽為Na2S2O3、Na2SO4、NaCNS。生成副鹽的速率與脫硫工藝和催化劑的選擇有關,更與焦爐氣中HCN的含量有關,一般焦爐氣中HCN為1.0-2.5g/m3。脫硫液中副鹽含量相對脫硫工藝影響比較大:
一、增加了堿源的消耗,使脫硫成本增大。
二、增加了脫硫液的黏度,降低了脫硫液的硫容,使脫硫效率降低。
三、脫硫液中副鹽Na2SO4增設至40g/L以上時將會嚴重腐蝕設備。四是脫硫液中副鹽高時易產生脫硫塔堵塞現象。五是降低了硫磺的回收率。
脫硫液中副鹽長期積累,達到250g/L以上將嚴重影響脫硫工藝,以前有個別廠為了解決脫硫液中副鹽高的問題,增設了提鹽工藝,但絕大部分焦化廠仍然采用排液來解決脫硫液中副鹽高的問題,據觀察10000m3/h焦爐氣每天排液4-5m3即可維持脫硫液中副鹽不再增長。
推薦新聞
RECOMMEND NEWS
聯系我們?
地址:武漢市東湖新技術開發區高新大道北斗路6號—武漢國家地球空間信息產業化基地A1棟19樓。絡合鐵脫硫催化劑、濕法脫硫。
傳 真: 027-84694491 郵 編:430206

關注官方公眾號